論水資源現狀及可持續發展 不知道是否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:電視畫面上有一個水龍頭,正在艱難的往外滴著水,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,最后水就枯竭了。然后畫面上出現了一雙眼睛,從眼中流出了一滴淚水。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: “如果人類-T珍惜水,那么我們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?!?/SPAN> 水是生命之源,沒有水就沒有生命,人類的生產活動更是離不開水。水是地球上萬物的命脈所在,水滋潤萬物、哺育生命、創造文明。 遺憾的是,有關資料表明,最近2 0年世界總用水量年增長率大大高于經濟增長率。如不采取有效措施,到2100年,地球上所有的河水都將耗盡或因污染而不能使用,人類將面臨嚴重水荒。面對嚴峻形勢,加強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利用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課題。 地球表面70%被水覆蓋,水的總儲量約為1 4億立方公里,平鋪在地球表面上約有3000米高。但地球上97. 2%的水都分布在大洋和淺海中,這些成水是人類無法直接利用的。陸地上兩極冰蓋和高山冰川中的儲水占總水量的2. 15%, 目前也無法直接利用。余下的0.65%才是人類可直接利用的。從數字上可以看出,水是豐富的,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極其有限的。若把一桶水比作地球上的水,可用的淡水只有幾漓。 現在人類正面臨全球性水荒,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水仍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,對水資源的過量盲目開采、揮霍、浪費與污染觸目驚心。 中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。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,占全球水資源的6%,僅次于巴西、俄羅斯和加拿大,名列世界第四位。但是,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0立方米,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/4,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。然而,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,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。 從人口和水資源分布統計數據可以看出,中國水資源南北分配的差異非常明顯。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口占了中國的54%,但是水資源卻占了81%。北方人口占46%,水資源只有19%。由于自然環境以及高強度的人類活動的影響,北方的水資源進一步減少,南方水資源進一步增加。這個趨勢在最近2 0年尤其明顯。這就更加重了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南北水資源的不平衡。 水污染程度嚴重,損失巨大,據水利部對全國700余條河流約10萬公里河長開展的水資源質量評價,46. 5%河長受到污染;10.6%的河長嚴重污染,水體己喪失使用價值。 90%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。在全國七大流域中,太湖、淮河、黃河流域均有70%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;海河、松遼河流域污染也相當嚴重,污染河段占60%以上,全國有1/4的人口飲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水。水污染直接影響著我國民眾生活、生存環境。 水土流失面廣量大,后果堪優,我國己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,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平方公里, 占國土面積的38%,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799萬平方公里。此外,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噸,全國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積21000平方公里,因同樣原因而損失的耕地面積達7萬多公頃。黃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帶走的氮、磷、鉀就達4000萬噸,相當于全國一年的化肥產量。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銳。目前,水缺乏已成了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“瓶頸”之一。在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的情況下,正常年份全國缺水近400億立方米。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,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0座。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,有3 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。全國農田受早面積年均3億畝左右,平均每年減產糧食280多億公斤??紤]到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加,預計到2030年,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將降至1750立方米,全國用水總量將達到7000億-8000億立方米,逼近我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8000億-9000億立方米的上限。 看到這些沉甸甸的水資源調查數據報告,面臨這樣嚴峻的水資源形勢,是否還能坐享其成,無動于衷呢? 為適應可持續發展需要,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: 推進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轉變,建設節水型城市。目前水庫和調水工程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水資源總量短缺問題。實踐證明,繼續延續粗放型的水資源利用方式,重開發、輕節約,必然是調水越多,浪費越大,污染越重。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最根本、最有效的戰略舉措就是建設節水型城市,推進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武從粗放型向集約型、節約型轉變。這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、減少污染的關鍵。 工業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,工業用水一般約占城市用水的80%左右,用水量大而集中,通過循環回用、重復利用,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歷來就是工業節水的重點。隨著工業節水的不斷發展,伴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進程,鼓勵企業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和節水方式,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,將會大大降低工業用水定額;發展低耗水量、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,促進工業取用水量逐步趨于零增長或負增長;隨著經濟的發展,工業的廢水排放量還要增加,如果只重視末端治理,很難達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狀況的目的,要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。 城市生活用水要全面推行節水型用水器具,尤其是在公共市政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的洗滌、沖廁和淋浴方面重點采取節水措施,提高節水效率;加強城市公民的節水意識,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,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。長期以來,人們普遍認為水“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”,不知道愛惜。我國水資源人均量并不豐富,地區分布也不均勻,而且年際差別很大,年內也變化莫測,再加上污染,水資源緊缺。加強宣傳節水教育,提高人們對水資源稀缺的認識,做到自覺用水,形成惜水、節水觀念。 堅持以人為本,保障飲水安全。獲得潔凈和衛生的飲用水是人的基本權利,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和保障。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水資源開發、利用、配置、保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著力解決群眾飲水水質不達標、供水保證率低、水性地方病等問題,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,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,維護飲水安全、生態安全和環境安全。 大力開發替代水源,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。我國城市缺水原因不同,解決缺水的途徑也不盡相同。因此,在加強節水治污的同時,開發水資源也不能忽視。開源不僅要立足于當前水資源,也要重視替代水資源的開發,其中包括海水利用、雨水利用、跨流域調水等多種途徑。 完善法規政策,改革城市水資源管理體制。建立完善的水資源法規政策,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體制,健全水資源的執法監督機制,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。我國應盡快制定城市水資源管理的有關法律,對城市水資源管理主體、執法主體及其機構設置、職責權限、管理體制與機制等作出規定;特別要對水資源的所有權和調配制度,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治理以及相應的科技研究開友制度、對水資源費的征收和管理制度,對水價的確定、征收和管理制度等作出統籌、具體的明確規定,彌補現行水資源法律的空白。 水是萬物之源,生命之本。如果真的等到水資源枯竭,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自己的眼淚的時候,是否才會醒悟悔之晚矣?(劉福瓊摘自《四川城鎮水務》) |